一、盲目跟风炒作上市首日“新股”,投资者损失较大
案例:
1、中小板“首八只”首日过热后,大大都股票一连两个生意日跌停,其中“富家激光”首日开盘不到3秒钟,就创出了48元的高价,421.74%的涨幅,随后两周一连下跌,最低跌至24元,跌幅达50%,首日创出的48元高价,将首日买入的投资者整整“套牢”了两年。
2、“中工国际”上市首日下昼1时50分左右股价最先飙升,不到半个小时股价由17元涨至50元,最终以31.97元收盘,较刊行价上涨了332%。随后,“中工国际”一连6个生意日跌停,重新跌回17元左右。在50元周围买入的投资者遭受的损失最高抵达66%。事隔一年,履历了市场的牛市行情,“中工国际”的价钱最高也仅有35.80元,仍远低于上市首日的高价。
其他类型的案例:
1、2007年3月29日深市恢复上市股票“ST仁和”以10.11元开盘后,最高涨至14.99元,涨幅达986.23%,随后一连三个生意日跌停。
2、2007年4月13日沪市股改计划实验复牌股票“*ST长控”,上午 10:40股价从42元左右大幅飙升,最高达85元,涨幅1083.8%,上交所对着实施了盘中紧迫停牌。随后,该股一连13个生意日跌停,股价最低跌至34.98元,较最高价85元跌幅高达60%,跟风买入的投资者遭受了重大的损失。
据统计,2006年6月恢复新股刊行上市以来,深沪两市新发上市的114只新股中,有50只股票上市首日的最高价是其上市后一个月内的最高价,占比43.86%。换句话说,凌驾四成的新股,投资者在上市首日追高买入,将至少“套牢”一个月。其中,深市“得润电子”、“德美化工”、“同洲电子”和沪市“大同煤业”、“中国银行”等新股“套牢”的时间更长达半年之久。由此看来,新股高开低走的情形可谓触目皆是,投资者对其生意危害不可低估。
二、怎样阻止遭受不须要的损失
第一:研读通告,相识公司基本情形
新股的价值评估和市场定价受公司业绩、净资产、生长性、行业定位和市场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。投资者仔细阅读招股说明书、上市公司相关通告、报告,可以获得最直接、最可靠的信息,据此对公司谋划业绩、行业特点、生长远景和潜在危害举行剖析,就能做到胸有定见。有条件的投资者还可加入或关注公司“路演”,上市公司在刊行新股时一样平常会举行网上路演等推介运动,公司管理层和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将直接面临投资者,先容公司的现状和生长远景,并回覆投资者的问题,投资者可借此机会相识公司的相关情形,感受公司管理层的素质,有机会还可针对体贴的问题举行提问。
第二:参考专业机构的估值剖析意见
若是投资者获守信息渠道较少,或自己专业剖析能力有限,综合参考专业机构对新股上市生意的估值定价剖析,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。无论是新发上市照旧暂停恢复上